中國數字金融領先全球
我國數字金融領域正迎來快速發展的勢頭,用戶規模和覆蓋面均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以手機銀行為例,用戶數從2014年的6.7億增長到2019年的20.9億,短短幾年間實現了飛躍式增長。這一增長態勢表明,數字金融已融入民眾日常生活,我國在數字金融方面無疑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之所以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成績,是因為國內電子銀行業務不斷得到改進。這種服務的拓展和升級,讓用戶能夠更加便捷地使用金融服務。這也推動了手機銀行使用率的持續增長,為數字金融的迅猛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石。
東盟數字規劃戰略
2021年1月,東盟發布了《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這一舉措顯示了東盟在數字領域加快發展的決心。該規劃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以安全、創新數字服務、技術和生態系統為支撐的,位于前沿的數字社會和經濟體系。
該戰略對東盟產生了重大影響,是其迎接數字化時代挑戰的核心舉措。它為相關產業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發展方向,推動區域全面邁向數字化,提升在全球數字經濟中的競爭力。
當地金融服務短板
東南亞地區金融服務短缺,基礎設施發展滯后。眾多民眾缺乏銀行賬戶,或賬戶服務不周全,約1.98億成年人連基礎賬戶服務都難以享受。這主要是因為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能力不強,金融機構若要覆蓋所有客戶,需在服務種類上投入大量資金。
這些問題制約了經濟的進步。金融服務的不健全,導致個人與企業在資金流轉和投資融資上受限,這限制了經濟潛能的釋放,同時抑制了經濟的生機與增長勢頭。
智能手機推助發展
在東南亞,手機普及率快速上升,讓大量潛在用戶有機會接觸到數字金融服務。這一趨勢大大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范圍。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偏遠或基礎設施薄弱,很多人難以獲得金融服務。但現在,他們只需一部手機,就能輕松享受數字金融帶來的便利。
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了新的消費方式和市場需求,促進了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用手機輕松完成購物和支付,這些活動為數字金融的擴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數字支付潛力巨大
在東盟,新加坡的支付系統較為成熟,而其他國家在數字支付領域尚在初期。不過,各國正積極完善4G/5G等數字基礎設施,這一趨勢讓金融科技市場充滿潛力。預計今后數字支付交易量將大幅提升。
亞洲網民數量持續增加,網購意識也隨之提高,同時消費者的購買力也在增強。這些變化預計將促使東盟的電商支出在未來十年內實現超過十成的增長。鑒于東盟在傳統互聯網產業上的發展相對較慢,它或許能借助智能手機的普及,直接過渡到移動支付時代。擁有25億人口的基數,預示著這一地區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
國際合作可行之策
數字支付為我國與東盟國家間的合作拓展了新空間,并且,它已成為雙方在數字金融領域合作的領頭羊。不過,現在推廣數字金融的核心是教育用戶,這依舊是一項不小的挑戰。盡管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已相當發達,但要讓大眾從使用現金轉變為無現金支付,并非易事。
在電子貨幣監管這一領域,東盟各國都設立了相應的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其中36個國家已經形成了監管機制。我國與東盟國家攜手合作,共同追求建立一個統一的電子貨幣監管體系。這樣的舉措能夠促進數字金融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同時為數字支付的大范圍應用和數字金融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大家都在思考,我國與東盟國家在數字金融方面合作時,最大的挑戰究竟是什么?歡迎各位積極留言分享看法。此外,別忘了點贊并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這一話題。